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01

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讲的是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民的人生哲学。这一思想老子的后继者庄子有更系统地阐发。这个世界对弱势群体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受到威胁。老子教人远离危险,懂得善于自我保护。这样即使遇到凶险的环境,也能安然度过。高亨先生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讲保养生命的方法。老子反对统治者放纵七情六欲,极力追求物质享受,过着奢侈、荒淫、腐烂的生活。认为这是在死亡途径上向前走去。但他主张人要避免危险,保卫身体。

02

常人多贪生而怕死。所以,注重养生的方法,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而不愿意了解死亡。但老子却在这里告诉我们,保养生命的最佳办法就是了解死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来死往,在世的时间,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而我们往往贪恋生而畏惧死。所以,人们不愿意了解死亡,不愿意接近死亡。我们设计各种养生办法来延长生命,但这些方法真正实施起来,达到目的几率,也不过三成。致人死亡的各种方法,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只有三成的把握。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人们求生的欲望太强烈。导致人们过分重视生的条件,而忽视死亡的原因。其实,保养生命,延长生命的最佳途径是充分地了解死亡。真正善于养生的人,他们最熟悉导致死亡各种原因与条件。正因为他们熟悉导致死亡的各种原因,所以能在日常生活中远离各种导致死亡的根由。他们在陆地上行走,但不会遭遇兕牛与猛虎。他们*队里参加战斗,但绝不会被刀枪伤到。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最清楚导致死亡的各种原因与条件,就最能远离这些条件与原因。这就是不入死地。不入死地,自然不会死亡。这一章里所包含的思想,与经文第二十八章的思想是一致的。经文里讲:“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如何理解“知其雄,守其雌”这句话呢?经文第七十八章论述水的性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事物了,但是用于攻克坚强却不能找到更胜过水的事物。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呢?水用于攻克坚强“莫之能胜”,这就意味着水是天下至刚至强之物。可是,我们都知道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事物了。天下至刚至强之物,却以最柔最弱的形式存在。这是刚强的无为,即刚强的为而不恃,功而不居。也即盛于刚强而不居于刚强。与水相比,金刚石是天下最坚强的事物物了,应用于实际就能了解它的坚硬与刚强。所以,金刚石是盛于刚强又居于刚强的。盛于刚强又居于刚强就是有为。金刚石虽是天下至坚至硬之物,但用于攻克坚强却不能胜于水。这意味着水才是天下最坚最强之物。这也说明,天下最坚强的事物就是坚强无为的事物。水是天下最坚强的事物,但却以天下最柔弱的形式存在。这就体现了刚强的无为,即盛于刚强而又不居于刚强。所以,水是最柔弱的事物同时又是最坚强的事物,二而一,这就是“知其雄,守其雌”。金刚石刚而不柔,只居刚强而不居柔弱,这是刚强的有为。而道的精要就在于无为,在于二而一。所以,只有最重视死亡,才能实现养生的目标。水是坚强与柔弱的统一体,是二而一;大智若愚,是二而一。褐衣怀玉,是二而一。水之攻坚强而莫之能胜,说明水是天下的最坚最强的事物,但它却是以天下最柔弱的形式来存在,这是坚强的无为。大智若愚,拥有最高智慧圣人,其形容举止却似愚人,这是智慧的无为,即功而不居。盛于阳刚,却甘愿守于阴柔,甘居万物之下,甘处万物之所恶,如沟溪之于万物。这便获得了常德。获得了常德就可以保天下。所以,养生的前提是要充分地了解死亡,如果因为害怕或厌恶死亡而不愿意接近它,了解它,也不会有最好的养生效果。我认为这是经文第五十章中所包含的最重要的思想。

03

人皆始于生而终于死,但人们却多重生而轻死。但是,保护生命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实施起来也只有三成的把握。人能从绝地求生,从死中求生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只有三成的握。致死的方法和途径,实施起来也是只能有三成的把握。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是由于人们过分重视生的条件而忽视致死的原因。我常常听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即使行走在深山老林里,也不会遭遇猛虎和犀牛的袭击;即使在战场上也不会被兵刃伤害。犀牛不知道该往哪儿触其角,猛虎不知道该往哪儿投其瓜,兵器不知往哪儿使其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真正善摄生的人最重视死亡,因而最善于躲避致死之由。参考资料:《老子绎读》任继愈著《老子译注》高亨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niua.com/bxnzqzt/2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