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选登叙故乡新京报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说起故乡,总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但又觉得她莫名的有些特殊之处。这里的人,淳朴说不上,对同族的人总是特别的严厉,没有多好,但也不够坏,窝里斗他们向来是最擅长的。这个,小时倒不觉得,大了便越发地难以忍受。这里是慢的,慢的车马都停了。在周围众多的小镇里,她也是毫不出彩的,不被别人所注意。但她又是快的,快的让人出其不意。那时候,镇上的姐姐们穿着吊带去买菜都足以让人大惊小怪,那时虽然还小,但也是好奇的,不懂为什么人们会用那些彼此心照不宣眼光来看她。现在想想,也只是轻笑一声。关于她,记忆里最深的就只剩下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放学时巴在学校的大铁门上,等到天黑迟迟不回家,旁边的木门里漏出一角,一头不知是何材质的犀牛像就摆放在里面。人总是对巨物是恐惧的,更何况当时的我,恐惧但又忍不住不看。也不知道,这一犀牛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我们这个镇叫“犀牛脚镇”,直到现在,也曾查找过资料,但都是模模糊糊的一些,并不确切。也许,这就是她的特别之处吧!一直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和这个镇普通,无甚差别。直到,走出故乡。而被疫情围困的日子,想起故乡,更是心有千千结。故乡,她原来是这样子的,就像一个平平无奇的人走入人海中而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她没有特长更没有特产,有的唯有那一片海,一片父母不会对小孩子说起的海。也许,有人会说,近海,那特产不就是海产品吗?我只能笑笑地说:“不是的,这里的物资只是足以自产自销而已,多了都没有,更何谈特产?”但,总有人羡慕我,说“真好,你们家靠海”,随后便是“那你们那的特产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们这的特产是“鱿鱼、干货”。但你们绝对想不到,我们这的特产就是和这海边的一隅风马牛不相及的“瓜皮”。有些人可能会不懂,但如果说“咸菜”的话你们就知道了,**绿绿的皱巴巴是我对它的印象,唯一突出的就是它的“脆”了吧!但我还是对它喜欢不上来,就是那种宁愿喝白粥也不愿吃它的人。我想,她或许会感到心里委屈。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是吗?所以当有朋友问我的时候,我是极其不好意思地说,我们那的特产是“我”作为一个本地人都不爱吃的瓜皮。她就是这样,很普通,藏在深山中,偷偷地靠自己养育了这一方的水土。她什么也没有,就像别人的各种圩日、节日,她也不屑。所以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那些习俗很多的地方,比如说一些很普遍的三月三、五月五、重阳节,还有除夕日,别人家各种做饼、包子和饺子、做粽子,热热闹闹。转眼一看我们这边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日三餐,冷冷清清,毫无过节氛围。所以,真的是太让人羡慕了!虽然别人有的可能有些她没有,但偶尔的那种祭祀,真的是让人感到惊喜。成群结队的人们挑着担挎着篮,手里再牵个小孩,然后徒步数几里到郊外的庙宇里祭祀。哪怕是现在的我也还是兴奋的,这不正是郊游吗?而且还是全家一起,个个不落,多让人开心啊!哪怕是这严肃的祭祀,也足以让人的心里开出花来。说了这么多,虽然还是觉得这里人不够热情,但也总会有几个让你印象深刻。比如那校门口经常坐着的衣衫褴褛的孤独的老爷爷。小时候是不爱睡午觉的,大下午的还是最钟情于去学校铁门上望着,等待门卫叔叔开门的那一霎那以及冲进去第一名的兴奋感。注意到老爷爷,也许是因为经常中午见到他吧!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明了的熟悉感。两人就这么地坐在台阶上,就像认识了多年的老友般聊了起来,后面依稀记得爷爷是给了我钱去买零食吃,那时候还不懂,别人给钱就傻乎乎地拿了,现在想想,觉得还是太不好意思了。可能是后面爷爷的身体也不大好了,好久也没见他在门口像往常一样坐着。于是,小小年纪的我便从家里面绕了一大圈只为从他家门口经过,后面看到他还好好的,心也就放下了。此后,因为求学的缘故,故乡的人、消息也不常听见了。“故乡”二字,太沉重了,哪怕是别人谈起,抑或是自己想起,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个养育了我的摇篮,我的根,以及永远不可能离开你的我,对于你,我是又爱又恨的。爱你,没有任何理由,我就是你身上的一部分,你这个身上角角落落我都熟悉的地方—我永远的故乡啊!你陪伴我的时间居然比我父母陪伴我的时间还要久,我该怎么恨你?我是怯懦的,不仅是近乡情怯,更像是一个考试考砸了怕被父母责备的孩子,迟迟不归家。请你原谅我吧!我这个在外漂泊的游子,终究有一天会回来见你。到时候,她不再懦弱,不再愧疚,她会挺直胸膛来到您面前,让您骄傲。作者:苏美琼编辑:胡博阳本文系“以写作之名——新京报·新声代第二届中学生写作创造营”投稿摘登。投稿请发至xjbplsina.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niua.com/bxnjjjz/21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们终于把地球搞出事了
- 下一篇文章: 广州探访亚洲独角犀牛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