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岩唐代诗人韩翭[hóu]在《咏手》诗中赞美女子纤细修长的手指——“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后园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芜(川穹苗,有香味)又折花。”女子纤柔的指甲,如同那新生的笋芽那般惹人怜爱。很多清宫影视剧当中,那些皇帝的后妃身着艳丽的服饰,头戴满洲独特的头饰,就连手也做了精心的装饰,大都佩戴着保护指甲的指甲套,这些指甲套以*金美玉制作,做工精美别致,把女子指甲纤细的美感发挥至极致。指甲套又称“护指”、“护指套”、“护甲套”,样式、材质的种类繁多。很多人据此认为,只有清朝的贵族妇女才佩戴指甲套,事实上,至少在西汉时期,指甲套就出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考古人员在吉林省榆树市老河深村发掘一座汉代古墓,其中就出土了“金护指”。古人蓄甲的风俗由来已久,春秋时期,贵族男子也喜欢留着长长的指甲。《韩非子》记载:“韩昭候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韩昭侯姬武用手握住自己的手指甲,假装弄断后丢失了,于是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命人寻找。其左右侍从中有一人割掉自己的指甲,献给了韩昭侯。韩昭侯常常以这种方法来试探臣下,看看他们对自己是否忠诚。从这段记载中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贵族阶层蓄指甲是很普遍的现象。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指甲当然也包括在“身体发肤”当中,因此,古人蓄甲风俗也就很好理解了。当然了,蓄甲只限于贵族阶层,下人、奴隶以及平民百姓需要从事体力劳动,当然不可能留着碍事的长指甲了。《周礼》记载:“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古代的有识之士并不主张留指甲,认为指甲是身体中“筋”的末端,如果不及时修剪,会影响体内浊气的发散,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清稗类钞》一书中记载了两则关于指甲的趣闻,读来颇有趣味。“高宗南巡时,有献诗者,手指爪甚长,特异于众。内有数爪,以过长,屈曲绕其掌。故露其爪于外,若有得色……”有一年,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有个人向皇帝献诗。他的指甲特别长,异于常人,其中有的手指上的指甲过长,不得不盘绕在手掌上,这个人故意把指甲暴露在外面,一副洋洋自得的神色。此人退出后,乾隆帝对身边的侍从说:“是人必甚懒,否则何指爪之长也?”——这个人一定非常懒惰,否则他的指甲怎么会如此之长呢?光绪年间,某地有个叫杨贞媛的女子,喜欢蓄养指甲,她的指甲已经十多年不剪修,长达两尺有余,折叠起来也有好几寸长。杨贞媛保养指甲有四种方法,一是手从来都保持弯曲形状,从不伸直,指甲上套着白银制作的指甲套,指甲套比指甲长一寸,随着指甲长长,每年都要更换新的指甲套。二是每次盥洗,都要用毛巾蘸着肥皂沫,仔细擦拭指甲,因为长时间擦拭,她的指甲如同透明的犀牛角一样,温润可爱。三是每当夏季来临,杨贞媛就卸掉指甲套,以避免手指里面生长细菌。冬天到来,就把指甲浸在油中保养,避免干裂,被寒风吹断裂。杨贞媛卸去指甲套的时候,才伸长指甲,戴上指甲套的时候,则弯曲着手指,盥洗的时候伸长,洗浴、休息的时候都弯曲着。第四种保养方法是“爪不可为挖耳及搔痒之用”。为了保养指甲,不能用来挖耳朵和挠痒痒。偶然发现指甲受损,指甲边缘出现白色的斑点,就会立即剪去。如果气候干燥,指甲边缘弯曲,就会放在温水中保养。杨贞媛的指甲还有四种神秘的功能,一是能令她少发脾气,长时间把精力放在保护珍惜指甲上,就不会有“燥烈之性”了。指甲的第二种功能是可以预测天气,比方说要下雨之前,指甲纹路中间就会出现*、白两种颜色。若是将要天晴,指甲上就会全部变成白色。天热的时候,指甲内部就会出现水汽。天冷的时候,护甲根部的皮肤就会出现燥白之色。指甲的第三种功能是可以预测疾病,将要生病的时候,指甲颜色逐渐枯萎。杨贞媛生病的时候,指甲根部“洁白,无血色”。病情好转,指甲根部就会出现粉红色,完全恢复健康,指甲颜色晶莹透明。每一次生病之后,指甲根部就会长出一节,大病后长一些,小病后短一些。第四种功能是可以预测吉凶祸福,偶然指甲断裂,就会出现灾祸。有一年,杨贞媛无名指的指甲断裂,不久,她的小儿子不幸夭折。还有一次,她中指的指甲断裂,家中遭遇了强盗。杨贞媛指甲有如此神奇的预测能力,当时被人们广为传颂,啧啧称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niua.com/bxnzqzt/2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