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读阅评说

没有哪个城市像柏林一样,有那么多动物变成了公共生活中的“名人”,柏林人不是喜爱动物,他们是酷爱动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年8月13日,柏林墙开始修建,在此后近三十年的分裂中,东、西柏林互相不容。甚至对非法越境者开枪射击合化法。

不过,柏林墙的修建并没有阻挡住柏林人对动物的喜爱。德国自由记者扬·莫恩浩特著写的《别人的动物园》就是以冷战时期东柏林动物园新建、西柏林动物园重建为背景,以全新角度展现了冷战时期柏林人的日常。

狂热动物学家海因里希·达特机缘下被任命为东柏林动物园园长。年10月,东柏林动物园设计工作正式开启。新修建的东柏林动物园占地约99公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数据显示,东柏林动物园开业第一年,西柏林动物园全年接待游客量比前一年减少了8.5万人。更有意思的是,东柏林动物园第万名和第万名游客都是西柏林人。

尽管在东柏林动物园开业前两天,达特曾在《新德意志报》宣布:就组织结构而言,西柏林动物园和我们新建的东柏林动物园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所谓的“竞争”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本来就不可能的。然而东西柏林两座动物园之间的表面平和之下早已暗潮涌动。

或许正是出于以上种种原因,西柏林动物园曾在致柏林议会议长的信中写道:东柏林动物园对我们构成了危险。

表现上,西柏林年轻的动物园园长海因茨-格奥尔格·科略斯与东柏林动物园园长达特进行了多项合作——共同筹办德国动物园园长年会,动物园兽医研讨会,等等。私底下,科略斯想方设法引进珍稀动物以吸引游客。

科略斯辗转多方将原本承诺卖给德累斯顿动物园的印度小犀牛“阿尔琼”收入西柏林动物园,不惜中断与德累斯顿动物园园长多年的友谊。

当然,达特对珍稀动物的热衷与科略斯如出一辙。不过,科略斯和达特的经营理念并不相同,科略斯期待花最少的钱达成买卖,达特则更在乎如何得到尽可能特殊的动物。

抛开东西柏林动物园的“竞争”不谈,柏林人对动物的喜爱令人动容。二战中幸存的动物北极熊“克努特”去世后,动物园大门口摆满了鲜花、吊唁卡和毛绒玩具,其盛况不亚于戴安娜王妃离世时伦敦白金汉宫门口的吊唁规模。

还有一位老妇人的故事既有趣又温暖。这位老妇人是西柏林动物园的常客,她能仅从外貌就区分出猴山上狒狒大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并给它们一一取了名字。某天,年轻的助理管理员发现这位老妇人在猴山围墙上立了十根蜡烛,并依次点燃。

管理员迷惑不解,追问之下才得知当天是狒狒“博多”的十岁生日。老妇人听闻管理员居然不知道当天是“博多”的生日很是气愤,事实上,直到最后,管理员也无法辨认出哪一只狒狒是“博多”。

《别人的动物园》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西柏林动物园的重建和东柏林动物园的新建,虽然两座动物园的园长深深地厌恶着对方,并从未停止“推搡”对方,但是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却始终如一。

达特也好,科略斯也罢,两人都是宁愿买两只新动物,也不肯因为空间不足卖掉任何一只动物的。从这一层面来看,东西柏林动物园间的明争暗斗,或许也只是两位酷爱动物的柏林人之间的个人较量吧。

别人的动物园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8购买--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niua.com/bxnwxtz/2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