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s://m.sohu.com/a/111033359_362018/?pvid=000115_3w_a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

又一次来到邵伯,少不得又去逛一次斗野公园,那个我印象中比郑板桥故居还小的公园!如果你从没去过的斗野园,你就不可能想出来,还有这么小的城市园林。这么小却依“山”靠水还有历史文物,著名故事的所在。

斗野园位于邵伯船闸和船闸的节制闸之间。园中的中心建筑是“斗野亭”,一座名为亭,外形更像一间屋子的建筑。斗野亭最早建设于北宋熙宁二年。因为斗野亭处于“于天文属斗分野”的位置。

古人将天上星宿分为四象二十八宿。扬州分野属斗。邵伯为斗星、牛星分野之地,便有了“斗野”这个颇有文化含义的公园和斗野亭主建筑。此为一说。还有一说是,斗野亭的结构,像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因为没有天文知识,站在斗野园和斗野亭外左右观察,没看出北斗七星的“权”、“衡”之所在,不知真假了。

从斗野亭正门望过去,可以看到后面六角“唱晚”亭的一个门。第一次观赏的,尚看不出唱晚亭是个亭子,会以为是一幢什么建筑。

斗野亭左边有长廊。沿长廊直接走往名为“唱晚”的六角亭。长廊左边是水,浩瀚的运河水中温顺的一部分。临岸水边,是粗壮高大的柳树。柳树的根完全扎在水中,生机盎然。柳树爱水的本质,在这里可以寻摸到一二。

进斗野亭。三开间的房子里面有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姚文田撰写的《建斗野亭记》,有宋代苏轼、*庭坚、米芾、蔡襄等四大书法家的书法,还镌刻了孙觉、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秦观、*庭坚、张耒、张舜民等七人并称七贤诗,碑刻于两边墙壁。

穿过斗野亭,正对题名“唱晚”的六角亭。脑海里不由冒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美文美句来。六角“唱晚”亭,传统中观赏美景色不得挪动双脚不得不停的“亭子”。古邗沟与古运河的水,在这里交汇!宋代这里,是不是常有渔舟唱晚的安详静美?

过唱晚亭,来到斗野园的最北边。这里有康熙年间铸造的镇水铁牛安卧。面前的介绍文字是“铁犀”。每次走到这“大铁犀”前,总要怀疑地团团转一遍,再三再四地打量。“铁犀”的双角桀骜地竖在脑袋两边。两条前蹄跪伏,蹄掌向后;后提蹄掌向前。脑袋却向上昂起,做出像“犀牛望月”的造型。

除了姿态,或称为精气神相似的造型,其它怎么看都是牛,不是水牛更像*牛。印象中、文字里的犀牛,都是独角,这座拥有双角的“犀牛”,实乃不多见。

周日,雨后初晴的一天。游玩的人很多。大人孩子都去和铁犀合影。大铁牛虽然是康熙年间古物,却很夯实。没有文字要求不让触碰,没有物理隔离,也没有专人管理。它不拒绝大人小孩们爬到背上来一张“到此一游”。老铁犀不是博物馆里藏品,没有这些严格的要求。

唐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景,今天断乎看不到了。这座大铁犀,满足了现在城市人甚至农村人做一次“牧童”的心理。它宠辱不惊地伏在那里,不喜不怒,不急不躁,不移不动。曾经,在它背上坐过不止一次。这一次,便静静地看了。

走到玉石栏杆前,看变与不变的水。以前每次来都有的一叶扁舟和船舷两边的鸬鹚点缀。这次没了。这是斗野园最大的变化?对于鸬鹚,我小时候在淮阴看到过它捕鱼的情景。据说嗓子什么地方被松松扎住,小鱼小虾能吃进,大鱼必须乖乖地送给主人。

斗野园边的鸬鹚,只是一道风景,曾经给“斗野”邵伯带来鲜活的气息。可惜,看不到了。走到园子东边,有一座堆叠的假山。“邵伯佳绝处,毕竟在斗野”。深以为然也。

假如去翻看历史记录,斗野园的精华斗野亭,最早不是建在这里,如今的文字介绍中也有。斗野亭最早与运河边一座名叫梵行寺的庙比邻。其间几度兴废,还有过移建扬州的历史。据斗野园“思贤”亭中两方“重建”、“再建”碑记载,斗野亭于清嘉靖年间首次重建。还是建于梵行寺侧。

因为战争和年久夫修,斗野亭在岁月的长河中又一次顷圯湮灭。东晋最早修建的梵行寺,也淹没在历史的时空里。但是,记忆没有忘记它们。新世纪开始,斗野亭再建于两座船闸之间的古运河与古邗沟之间一块三角地上。梵行寺也在旧址恢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niua.com/bxnwxtz/2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