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xwdt/

拖延症,是我们和《西游记》中妖怪们共同的敌人!

春节期间,在家闲来无事,我将经典的电视剧《西游记》又重温了一遍。

细细品味经典,《西游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唐僧“被抓”与“被救”的记录片,也是妖怪们“抓鸭子”与“鸭子飞走”的血泪史。

只因为,那唐僧的前世是如来佛祖坐前的二弟子金蝉子,传闻谁要是吃了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乎,“唐僧到哪儿了?”成为众妖精的经典口头禅。

再认真研究《西游记》中唐僧被救的那些细节,突然发现,我们每个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拖延症,其实都与《西游记》中那些吃不到唐僧肉的妖怪们如出一辙。

可以说,正是由于严重的拖延症,妖精们让本已经到嘴边的“长生不老肉”又溜走了。这些妖精们身上的拖延症,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01完美作死型

伏尔泰曾指出:“完美是优秀的敌人。追求卓越没有错,但是苛求完美就会带来麻烦,消耗精力,浪费时间。”

这句话放在《西游记》中的妖精身上也同样适用,但拖延带来的麻烦不光是“煮熟的鸭子飞了”,更是会搭上身家性命。

每次唐僧被捉后,众妖精都不愿直接大卸八块、立即下嘴,而是秉持着“唐僧乃世间稀品,可不能当一顿简单的饭就随便吃了”的心态,非要郑重其事地享受这难得的人间美味。

于是,这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

一是和什么人,不,是和“妖”一起吃这唐僧肉。

二是采用何种烹饪手段,才能将唐僧肉的美味发挥到极致。

对于问题一,有些妖怪也深谙“人”情世故,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精神,抓住唐僧后不愿自己独享,非得请领导、家长或者其他七大姑、八大姨的前来赴宴,共同品尝这长生不老肉,确实这份孝心难得。

比如,《西游记》第十二集中,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抓住唐僧后,就派小妖去请他们那只九尾狐狸的母亲一起来吃。结果,孙大圣假扮成九尾狐狸来营救,快煮熟的唐僧就这样飞了!

又比如,《西游记》第十四集中,红孩儿十分孝顺,设计抓住唐僧后,又要请牛魔王一起来吃,结果又被“冒牌”的父亲设计救走。

对于问题二,众所周知,对于同一道食材,不同的厨师采取不同的烹饪方式,那味道也会大相径庭。

为此,众多妖怪们对唐僧肉采取何种吃法也是颇费脑力。

但统一的常规操作都是吩咐小妖们把唐僧先洗一洗、泡一泡,以去除身上的异味。有的妖精还要让他再饿一饿,目的是把体内的废物排尽。

可这一洗、一泡、一饿,便为孙悟空提供了宝贵的营救时间。

如果说常规操作是制作美味必经阶段的话,那复杂的做法就是众妖精为追求完美而作死的节奏了。

比如,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选择将唐僧蒸着吃,并使得这种吃法在妖界流行开来,以至于日后的红孩儿、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盘丝洞的蜘蛛精以及狮驼岭的三兄弟都选择这种大众吃法。

还比如,黄风怪则提出了新的吃法,先将唐僧绑在定风柱上三五天,风干了之后或煎或炒。

你说,新鲜的肉不吃,非要吃腌制品,这不又在浪费时间嘛!

又比如,镇元大仙则打算把唐僧扔进油锅里炸的吃,光从这制作的程序,就知道这位老兄是一位要求颇高的“吃货”。

具体流程是:先用布将唐僧裹了,包得像个刚满月的婴儿,然后用生熟漆漆一道,只留头脸在外面。

前期准备工作做完,就支起一口大铁锅,倒上满锅的清油,等这油烧得滚开,再将唐僧下锅囫囵炸一炸,这样弄出来的食材外焦里嫩,十里飘香。

再比如,更加讲究的吃法当属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尘三大王,他们要将唐僧内细切细锉,配着酥、和着香油煎着吃,听着就感觉到香味袭人。

但更讲究的当属大鹏鸟,不愧是伺候过如来佛祖、见过大世面的妖怪,在烹饪上也很有心得,简直是米其林三星标准:他告诉小妖们,这唐僧绝对不能吓,一吓,肉就变酸了,不仅口感味道不好,而且功效还要打折扣。

于是,他让小妖们用轿子把唐僧抬到金銮殿,请他坐在当中,又献茶又献饭,当老太爷一样侍候着。为的就是等到唐僧心情愉悦了,再下刀享受也不迟。

正是这些追求至善烹饪手段的想法,让妖精们失去了长生不老的机会。

同样,我们部分研究生的拖延症也来源于类似的完美主义,这种刻意追求完美的欲望,外在表现为对事事都不满意,务必竭尽全力做到完美,并乐此不疲。但是,往往又会因为标题定的过高而半途而废。

实验方法老套陈旧,必须要寻求全新的途径,但方法的突破谈何容易?

实验结果达不到预期,必须反复直到满意为止,但结果可能永远无法与预期相符;

学位论文没有到达“优秀”标准,必须修改、修改再修改,但论文质量还是不如意;

......

其实,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同样如此,有时不必刻意追求完美,因为,正像妖精们一样,不必一味追求那些小资情调的烹饪形式,先把肉吃到嘴里才是最实在的!

02等待明天型

“把唐僧给我绑起来,老子我明天再把他拿来下酒。”

“哈哈哈...不急!待明日捉了那猴头,与这唐僧一并吃了。”

“等明天捉了猪八戒,和唐僧一起蒸着吃。”

“等明天先解决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兄弟,没了后顾之忧,再好好享用唐僧肉。”

这些都是妖精们常挂在嘴边关于“等明天”的一系列名言锦句。

但等到了明天,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你是否还有命去享用这美食?

许多研究生也是“等明天”的重症拖延患者,不管什么事,只要一想到还有明天,就能马上心安理得地松懈下来:

还有几天才考试,不着急,明天再复习也不晚,先追追热播剧;

PPT明天再写,先刷会知乎吧,再看会B站,也许能从中找到改进课件的灵感;

今天忙了一天,有点累了,就不锻炼了吧,但我保证,明天一定会去跑步;

这些参考文献等明天再看,我发誓,一定会把今天落下的内容补上;

......

时间滴答滴答地流逝而去,慢慢夜已深,又开始自我安慰:今天很晚啦,明天再加油吧!

于是,胸怀坦荡地安然睡去,犹如死猪。

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我们永远相信明天自己能够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

可是,明天又会重现和昨天同样的故事,导致拖延症愈发严重,最终一事无成,这还真是验证了《明日歌》中的不变真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03吃到唐僧肉的秘诀

你可能会问,那《西游记》中有没有拖延症的“免疫者”呢?

还真有!

你知道,《西游记》中唯一吃到唐僧肉的是谁吗?

答案不是妖精,而是唐僧的生母——殷温娇。

想当年,唐妈妈路遇歹徒,将小玄奘抛江之前,为了日后相认,硬生生咬下一截小脚趾头来。可以说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就已经吃到唐僧肉了,而且还喝到了唐僧血。

为什么要咬掉小脚趾呢?想必唐妈妈也没有多想,因为想太多,就吃不到唐僧肉了。

由此,我们可以从唐僧母亲身上学习克服拖延症的有效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不必多想,Justdoit,Now!

愿你使用这一秘籍,早日成为吃到唐僧肉的那个“妖精”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niua.com/bxnshhj/2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