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4月5日,清镇市卫城镇年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和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在卫城镇犀牛村开工建设。据了解,总投资万元,占地7.2亩的清镇市卫城镇现代农事服务中心是卫城镇犀牛村为探索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而建设的一个集农资供应、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技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项目,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围绕“农资+农机+农技”,积极推进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户种粮综合效益。而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则由犀牛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持股51%、村民持股49%,项目建成将推动当地肉鸡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当地农户就业。两个项目的落地建成,标志着犀牛村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据了解,过去一年,犀牛村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采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的“1+1”混合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做大做强“粮油加工”和“农事服务”两大产业,从成立清镇市第一家党组织领办的专业农机合作社,到培养“五金”农民,在新一届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将曾经软弱涣散的“空壳村”变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村”,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年,犀牛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两万元。“犀牛村成功的关键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众主体,坚持效益优先,找准一条路子,大胆迈开步子,让村集体经济增收与百姓致富同频共振。”犀牛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林丹说。过去,因缺乏思路和方法,犀牛村村集体经济曾一片空白。年,犀牛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上任后,通过联合班子找方向,联结群众找股本,连接市场找业务,确定了以农事服务业为主的发展定位,并成立了清镇市第一家党组织领办的专业农机合作社——清镇市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占股51%,其余49%由村支两委党员干部、村里致富带头人和党员群众入股,采取“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提供耕、种、管、收等社会化服务。目前,共培养了17名优秀农机手,打造了一支农机后备军,拥有玉米大豆收割机、油菜移栽机、播种机、无人机等现代农机24台。年,合作社还被评为贵阳贵安四星级示范社称号,经营性收入达40多万元。“通过农机服务、粮油加工等项目,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就达万元,今年我们还与供销社开展战略合作,拓展农资业务,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万元。”清镇市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提军说。在产业发展中,培养“五金”农民是犀牛村为群众谋增收的绝招,即以合作社为载体,农户加入合作社有“股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在基地务工有“薪金”,卖农特产品有“现金”,购买养老保险有“养老金”。“五金农民”的推行,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去年底,犀牛村举行了集体经济分红大会,向全村登记在册的名股民共分红20万元。“今年,我们在扩展农事服务和做好肉鸡养殖的基础上,将规划种植一些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高的农作物,在做好一产,巩固二产,提升三产的基础上,走农业观光旅游之路,拓宽增收渠道。”对于犀牛村的发展,林丹充满信心。如今,围绕党的二十大对农业现代化的部署,犀牛村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的要求,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粮油加工方面,流转亩土地,建设稻油轮作基地和食用油加工厂,带动村民余人就业;在农事服务方面,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率,节约劳作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争取将土地亩均收入从年的元突破到元。“结合犀牛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卫城镇将继续走好‘党建领路、企业引路、百姓跟路、抱团上路’的‘四条路径’,在全镇24个村推广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股份经济‘1+1’发展方式,立足特色抓产业,做活乡村振兴大文章。”卫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田萍说。清镇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丽龚晓宏编辑龙香二审胡俯茂三审丁作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iniua.com/bxnzqzt/24465.html